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章登享的博客

乘桴出海雨纷纷,卧看水天飞乱云。北涛南走三千里,不解飘零谁识君?

 
 
 

日志

 
 

人生无处不青山  

2011-08-08 23:53:15|  分类: 岁月行板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一)

         今天,我到株洲整整一个月了。

        尽管我在努力适应着新的环境,但情感总是搁浅在生活了近十年的潺园之中。“安土重迁”这个成语突然间多出了内涵,“故土难离”这一熟语也猛然间掂出了分量。

       一中于我,是生活馈赠的十年磨砺。

        在那里,我更理性地思考着教师的良心和教育的良知,更深刻地解读着人情的冷暖和世态的炎凉。阿谀非我所长,盲从非我所愿。我用书本中得来的理智保持着人格的清醒,困守着思想的绿洲。用我学生的话说——骨子里清高得只肯向书本里的人物低头。

       在那里,我完成了一个初中语文老师到高中语文老师的蜕变。小学8年,初中16年,高中10年,我似乎更适合当一名高中语文老师。

      我不能说是为语文而生,但我一定会为语文而死。

                                                                                (二)

       离开一中,不是没有牵绊。其实考虑更多的是一个很俗气的名词——后路。

      因为我所去的单位是一所只有6年历史的民办学校。

      我深知,在中国,姓“公”总是有着强烈的安全感,而姓“民”总是多了诸多不稳定因素。所以,公务员成为无数年轻人心中的香饽饽。

     让我好笑的是,当我的两个儿子都考上国家公务员后,他们的父亲却在做着从准公务员到“民务员”的抉择。

    100个朋友反对,200个熟人不解。

     是啊,“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都50岁了,50岁的男人已是飞倦的暮鸦,该乘着黄昏的霞光归巢了。而我却还艰难地扇动着翅羽,扑腾于茫远的天际。发疯了么?

     “从民办到民办”——丹锐精辟的概括其实让我听出了生命的苍凉。

      的确,我从一个民办教师起步,最后又回归于一所民办学校。也许,这就是我生命的本真吧!

      我开始相信宿命。

      后路其实也简单,自个掏钱续交我的那份姓“公”的保险,以便60岁后能养活我自己。我对物质生活的要求实在简单:不求广厦千间,因为夜眠只需七尺;不羡美食千盅,因为每日但求一饱 。

     我不知道多少人50岁时还有勇气砸破自己的铁饭碗 。

     年轻时迷上庄周,难以自拔,一篇《逍遥游》,感慨万端。于是,“逍”和“遥”分别成为两个儿子的名字,不过是希望他们安身立命即可,不慕繁华,不求闻达,在这个物欲横流的 社会中,能活出一份性情,活出几分洒脱。

     但当我从纷乱的思绪中梳理出一点头绪的时候,脑海里就剩下一个字——走!

                                                                             (三)

     最难割舍的其实是情感。

     也许是我不争名不夺利的缘故,也许是我与生俱来的正直与坦荡,我在一中攒聚了人脉。官方能接受我,大概因为我忠诚于我的语文教师岗位从不向他们提个人要求且一次次推让荣誉;老师们能亲近我,大概因为我对领导不卑不亢对同事以诚相待且从不以“特级”自居。所以,中层干部民意测验,我好几次排名第一。

      还有,副校长、主任中都有我的学生,语文组里更有不少的学生和徒弟,他们对我的尊重一以贯之,对我的挽留绝对真诚。

     正是这种真诚,让我离开的脚步多了苦涩与滞重。所以,我婉拒着朋友们的吃请,隐瞒了离校的时日。7月8日凌晨,我走得很早,很轻,也很静。

       离开一中,我知道我放弃了什么,但我不知道我能得到什么。

                                                                               (四)

      情感是会长脚的,特别是在这个通讯高度发达的时代。 

       7月7日,在我离开一中的前夜,陈彗星从中越边境的云南蒙自县 赶回一中向我道别。身为军官的他,满脸黝黑 , 一身征尘。初中两年,高中三年,我教了他5年语文,其中当了他三年班主任,赶也赶不到别班去,堪称铁杆。

     7月9日,刚到株洲的第二天,易艳刚从北京打来了第一个电话。才子易艳刚是《新华时评》的评论员,从高一到高三,我当了他三年的语文老师,他凭着自己的文笔打出了一片天下。

    杭州的万端琼 电话到了。记得我在章田时,几乎每年的教师节都要接到她的电话问候 。2005年我送儿子到杭州读书,是她和喻明国陪我逛了半天西湖。

    记者许磊的电话从报社打来,他从一个错别字连篇的学生成长为小有名气的记者,证明着每个人身上都有无穷的潜力……

     担心我在他乡孤独的呙晓芳几乎每天都要给我发来短信,向我报告20班同学录取的信息。让我感动的是,她的博客中居然开有“章特章特”的专栏。

     随后 我的博客点击量开始上升。20班思想前卫的张万里,志向高远的邹贻凡,聪颖睿智的曾玉洁 ,还有如“屋顶上的猫”之类的学生都在用他们的留言,稀释着我异乡的孤独。

                                                                              (五) 

     长脚的情感继续传递着感动。

     老家的魏运芳一直读着我的博文,广东的袁翠娥不知怎么发现了我的博客,北京的邹清打了10多分钟的电话,这个我教她时少言寡语的女孩细心地给我设计着每天的早餐,反复提醒我注意身体……

      王淼、周鄢雨、毛慧子、谢宇迪……艺术班的一群孩子,在我博客中纷纷留言。高考前夕,我为她们代过三个月语文课。从她们身上,我才真正感受到了艺术的魅力和青春的张力。

      88届的邹霞、石红的短信飞到了株洲。邹霞竟然因着我的离开新开了博客,并写下了她的与我相关的第一篇博文。记得2002年暑假,我从乡下走进县城,她俩,还有易先青等学生,设酒宴,买鲜花,送奔马,隆重迎接我进县城。而当她们的孩子正在一中读书的时候,我却再也帮不上什么忙了。这一届学生曾经与年轻时的我关系融洽,每个同学都进入过我的日记。在我保存的诸多的笔记本中,“妙笔生花”语言系列笔记就是用邹霞和石红赠送的笔记本摘抄的,一直用到今天……   

       我知道,还有更多的学生不知我已离开一中。如果知道,他们一定会有一句真诚的问候。  

       天南海北的弟子 们啊,我凭着什么让你们给了我如许的敬重?汗颜啦!                                                          

                                                                                  (六)

       带着着一缕缕感动,我开始触摸株洲了。

       我不计后果,为着承诺来,为着信义来,为着感恩来。

       我佩服董事长的勇气,将3个亿的资金投到了学校这一泽被黎庶的公益事业上。

      我欣赏理事长的才气,40来岁,腹有诗书,才华横溢,一手文章让你拍案称奇。

       这是真正的城市了,城里的孩子能接纳我吗?(呙晓芳就曾为我的普通话担心呢)

       比之我的20班,学生无疑是懒散的。尽管是重点班,期末考试语文只有11人考过了100分。

       这样的学生却很挑剔老师,据说。(前天就有一位外语老师被炒跑了)

        第一节课,当我朗诵完我的《我有一个梦想》的诗歌后,我听到了第一次掌声;第二节课,当我讲完语文习惯培养后,我听到了第二次掌声;作文课,当我读完我的下水文后,我听到了第三次热烈的掌声;两个周后,年级领导信息反馈:新来的语文老师,能写文章,我们满意……

                                                                                (七)

      学生满意了,可我 却在孤独中煎熬。

      一间办公室,只有我一个人。唯有屋子里的一盆大叶兰 每天向我 抛丢着生命的媚眼。

       细一想,年轻时忍受过多少孤独呀!有句话不是说男人孤独更优秀,女人优秀更孤独吗?既来之,则安之吧!

       妻子对我说:“一生跟着你东颠西跑,将来死了不知一把骨灰埋在哪里?”

       我说,既然伟人的骨灰都可以撒向江河湖海,我非伟人,那就撒到我父母的坟头吧。

       其实,早就有人给我指点过生命的皈依——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评论这张
 
阅读(1044)| 评论(29)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