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章登享的博客

乘桴出海雨纷纷,卧看水天飞乱云。北涛南走三千里,不解飘零谁识君?

 
 
 

日志

 
 

走出“传统”的篱笆  

2017-12-04 07:34:37|  分类: 小楫轻舟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章登享

父亲节也好,母亲节也罢,其实都在提醒我们感恩父母,孝敬双亲。但是不是硬性规定要写一封家信来表情达意,或者说每月必须写一封家书来传递亲情孝情?

诚然,家书源远流长,它是心与心之间的真诚交流,是情与情之间的自然碰撞,是社会生活的真实留存。可以说,家书所寄托的不仅仅是个人的一份情感,它也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印记和文化传统。从这一点来看,XX学院要求学生写家书的初衷值得肯定。至于为什么有那么些同学不以为然,我觉得学院倒是应该理性思考一番了。

大凡传统总是被人留恋,冠以文化的传统更是让人敬而生畏。可如果某些“传统”已然有了“创新”的替代,我们是否还有必要继续留恋昨日的篱笆呢?

比如说吧,茹毛饮血曾是人类先祖的饮食传统,但火烤食物的香甜的确无数倍胜过血腥的滋味;油灯曾是夜晚照明的生活传统,但它的光亮比及电灯日光灯该有何等的差距!手摇纺车曾是织布的传统,但机车织布从量到质怎可与手工织布同日而语?骑马飞奔曾是赶路的传统,但飞奔的汽车火车岂是快马能望其项背?算盘计数曾经是我们骄傲的传统,但比之云计算、银河号早已落后了十万八千年!诸如此类,我们总不能因为要继承传统就置新事物于不顾吧?岁月更迭,时空流转,昨夜的雨露怎能茁壮今日的稻粱?昨日的阳光又怎能晒干今日的衣裳?

传统与创新似乎永远是一对矛盾,新事物的诞生往往意味着旧事物的消亡,这几乎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规律,所以传统需要辩证来看。当传统于今仍有价值,我们当然可以传承与赓续,比如文化中的精华,比如节操中的瑰宝。但如果传统成为挡路的篱笆,阻滞了历史前行的脚步,喑哑了时代进步的跫音,那这个传统就应该审慎面对了,这个文化也应该认真反思了。当今我们所处的时代,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不少的传统正在被创新所否定、碾压、突破、淘汰,当毛笔被钢笔取代,当书写被键盘挤压,当人背肩扛被机器更替,当机械化被智能化超越……我们还有必要拘囿于过去的传统而抱残守缺、止步不前吗?我们还需要围一圈传统的篱笆封锁前行的旅途吗?

还是回到材料中来吧,在这个通讯发达、效率为先的时代,既然手机数字一摁就能联通远方的父母,既然短信轻轻一点就可以亲近久别的双亲,既然视频通话就能感知家人的音容笑貌,何必强求“传统”一律、写一封费时费神的家书呢?再说书信固然是一种传统,一种文化,难道打电话、发短信、视频通话就不能成为一种新时代的文化吗?今天的创新也会成为明天的传统,明天的传统又会被后天的创新所代替,岁月就是如此生生不息,传统也是如此一日千里,文化也需要跟随时代的潮汐才能彰显应有的价值嘛!

我们天天都在说要与时俱进,那学院里继承传统文化是不是也可以与时代同频呢?学生不愿写家书,那就换一种新的方式吧,让学生给父母写一段最美的短信,打一次深情的电话,做一回韵味绵长的视频通话……也许大家不仅不会反感而且会乐意为之吧?

其实,写家书、发短信、打电话、视频通话等等,都是一种形式,只要能表达亲情,怎么做都可以,何必过于强求传统的表达形式呢?何必动不动就拿着“文化”的大棒唬人呢?难道短信啊、电话啊、视频啊就一定比家信反“传统”、比书信低一个文化层次吗?

别太纠结于“传统”不能自拔了,还是大胆地走出从前的“篱笆”吧!

 

附材料——

xx学院2015年以来,每逢母亲节、父亲节,都要求学生手写家书一封,2017年学院有要求学生每月写一封,学院称该活动旨在通过书信培养学生继承传统文化,表达浓浓亲情。而有的同学则认为此事实属多此一举,现在通信这么发达,没必要拘泥于传统的书信书写,一则短信、一个电话足以表达情意。

 

 

  评论这张
 
阅读(323)| 评论(0)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